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备课网 > 论文

2018教育研究论文---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相结合的研究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3-24 11:37:28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以及大学生扩招力度的加大,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课程开设的必修课,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将就业文化、就业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帮助大学生们树立就业信心,拓展就业知识,增强就业技能,提高成功就业的几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业指导与高校思政教育在树人育才方面存在着共性关系。因此,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与思想教育互融互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择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1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学生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增长过快,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加。众所周知,失业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而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是其中特别危险的影响因子。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带来了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问题的改变,愈加复杂的市场关系和严峻的就业条件使得失业情况依然严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近年来,总体上大学生就业市场依然是供大于求。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毕业生缺乏雇主所要求的工作经验;女性在找工作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劳动市场专业需求结构和高校专业结构不平衡;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适应问题。
  2大学生应具备何种职业能力修养大学生为了以后能更好就业,需要具备以下四种职业能力素养:首先,通过自我能力的评估、职业走向分析、发展空间定位去树立适合自己或者感兴趣的职业目标,并通过重组知识体系升华就业能力。其次,要掌握好校内的基础性知识,如:英语等级过关、计算机应用能力加强以及必修辅修课理论知识的夯实等。再次,加强就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短期打工等方式逐渐转变角色,提高自身主动适应社会、走进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强化思考、实操、组织、决策、管理、语言表达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以达到提升就业竞争能力的最终目的。最后要加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激烈的就业市场。3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必要鉴于上述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素养以及当前大学生存在不成熟思想品质特征的考虑不难发现,在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操作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政教育作用于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有助于大学生们转变一味追求功利的择业观,从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市场出发,根据企业需求提高自身就业的“含金量”,以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思政教育作用于大学生的就业理念还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现在的大学生“90”后居多,物质生活条件的优化使他们更安于现状,在遭遇求职挫折时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为此,通过思想政治修养教育与职业道德课程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发展“90后”的就业心理素养,使他们能调整心态、提高情商智商,以阳光的心态去看待择业的成功与否,个人的荣与辱,形成发奋图强、自信自强、勇往直前等心理素质,提高他们择业的抗挫折能力。不仅如此,实施大学生择业指导与思政有机结合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上,部分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因为内心浮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缺乏实干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等道德“滑坡”现象更是与好工作失之交臂。通过思政教育相关职业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择业品行,调整原定的择业心理预期,形成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4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有效探索(1)高校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输出观念,强化学生的初次就业和终身职业发展就高校而言,不能仅仅把学生的四年培养视为完成既定任务。尽管当前高校扩招导致学生的培养类似“流水线”生产,形成了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但是这不符合教育的公益性质。高校应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以“让价值回归教育主体、让文化回归学校教育、让动力回归自我教育”为载体,努力实践“基于适合大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尽责把学生培养为初次就业牛人,为其终生职业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高起点的就业教育,不仅是资源推介的高位切入,更需要价值指引、文化先行,为培养个性化、本土化、全球化视野的终身职业发展者打好坚实的基础。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在接受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授后,会对选择的专业的发展前景、国家的经济形势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有所认知,在此前提下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动态的择业现实,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充电”和“自我调适”来顺应变化的人才市场,结合当地的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就业机会,相应地改变一味追求利益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
  (2)就业指导教育不能片面地应付暂时的毕业就业,应为职业生涯教育奠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只是为了应付毕业后的初次就业,这是片面的;如果只停留在初次就业的指导上,那么学生毕业找到工作之际即为学校完成任务之际,这是不符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本着指导学生终身就业发展的原则,学校以及相关思政教师应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谋篇布局设计教学任务,而不是仅仅将关注点放在毕业后的工作找寻指??上,认为提高就业率就任意了事。为此,应该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根据大学生专业的实际、知识水平的实际以及职业技能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长远发展,为他们选择的终身事业给予强有力的指导。在这样的教育指导环节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添砖加瓦。
  (3)多元化、全方位、广渠道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对于多元化、广渠道的教育思路,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已经明确地提出,要健全相应的就业管理提制和择业帮扶机制,构建好领导和协调班子来开展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工作。这该政策的引导下,开展相应的“就业主题教育、专业教学的渗透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辅导、先进典型校友的榜样教育、求职累社团的自我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等九个方面教育。
  首先要建设“思政―择业”课程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新生入学后的各个方面,如课堂开展的感恩主题班会、目标理想教育;宿舍开展的文明宿舍活动;食堂开展“节约点滴即为美”;社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PK赛等;实现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品德操行的潜移默化,将优良品格最终带至未来职场。其次可建立“渗透式”教育体系。在思政教育中提升就业技能,在强调大学生培养综合素养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并引导其在践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提升个人情操修养,塑造“以奉献为美”的理想信念,并将内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动,到基层岗位去锻炼自我、服务人民、实现人生价值。
  5结束语总之,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不利环境下,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有机融合,努力完善高校的就业创新教育功能,提升就业服务效能才能确保高校就业率的稳定前行。因此,高校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输出观念,强化学生的初次就业和终身职业发展。同时,就业指导教育不能片面地应付暂时的毕业就业,应为职业生涯教育带奠定基础。最后,高校应通过多元化、全方位、广渠道的教育形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

责编:张舵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