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地铁站 > 太原轨道交通

[2018太原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5月扫描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11-14 14:57:42

 第2期      2018年5月

行业资讯
01 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协调发展
02 中国制造!全球首列智轨电车来了
03 2017年度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应用案例
08 互联互通地铁项目
10 地铁项目多元化融资
11 工程新技术
15 简讯
16 行业新标准新规范
专题
17“收紧”形势下轨道交通PPP的思考
 
 
 
 
 
行业资讯
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协调发展
当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逐步扩大到周边城镇、大中城市,正由以建设地铁为主逐步过渡到地铁、轻轨、单轨、市域快轨等多种制式协调发展。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据行业协会的资料显示,我国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运营总里程已居世界首位,正在向着规模化、结构网络化、制式多样化、装备智能化和技术自主化方向发展。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中心区域采用大运量的地铁,在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卫星城相互之间以及郊区和旅游区域采用中运量的单轨、磁悬浮、市域快轨和现代有轨电车等,构成网络化多制式协调发展,已成趋势。
国内和国际的发展经验都告诉我们,发展城轨交通不仅是发展地铁,要从市情、域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轨道交通不等于地铁,地铁也只是轨道交通的一部分,不能单纯依靠修地铁解决出行难,要做的是大力协调推进轨道交通多元化、网络化建设,有效治理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方便市民灵活出行。国内城市已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制式,有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市域快轨交通和APM等。
中国制造!全球首列智轨电车来了
5月8日上午,智轨快运A1线(一期)在湖南株洲试开通,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由此正式进入为期3个月的试运行阶段。智轨列车2017年6月首次亮相,于2017年10月进行了试跑。
    
快运系统中的智轨列车,以电池作为能源渠道,每节编组可载客100人,是长着胶轮“腿”。车辆利用中车株洲所“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可实现在大马路上脱离钢轨“奔跑”。这样,智轨既保持像轨道列车大载客量优势,又不需要建造专有钢轨,可与汽车共享道路。
智轨列车最小转弯半径仅15米,爬坡能力高达13%,比传统有轨电车爬坡能力高出7%;运量能根据线路需求“自由”编组。因此,它的“角色”很“善变”,可以在大城市中作为轨道交通多元化、立体化体系的重要补充,在小城市可成为“交通主力”,在旅游风景区则能“秒变”特定区域交通运输工具。
除大中型城市的交通干线和支线外,在旅游观光区和机场、生态小镇等特定功能区这类细分市场,智轨相较于传统轨道交通工具更具有优势,因为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城市适应性强。
 
 
 
这一为城市交通出行提供的新解决方案,备受各方青睐。自去年6月智轨列车发布以来,前来中车株洲所考察智轨列车的团体超过150批次,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新西兰、巴西等国家的20余个海外城市。除株洲外,2018年预计开通智轨线路的城市超过6个。8日上午,宜宾已与中车株洲所签订合作协议,将智轨项目引入宜宾。
2017年度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应用案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朝着智慧化道路大步前行。
2017年度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应用案例奖充分展示和挖掘了智慧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事迹,激发了诸多新技术与轨道交通行业的深度结合,进一步焕发出行业新的活力和生机,推动着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向更智慧、更安全、更具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中兴通讯IPAS系统
获奖企业:深圳市中兴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武汉地铁1号线
案例简介:武汉地铁在1号线信号专业的运维工作中全面推广使用了中兴通讯的IPAS系统,实时掌握物料、物资消耗信息,建立强制性安全卡控机制,保障运维作业安全,完善信息处理流程,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处理效率,对整个运维过程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华为城轨云解决方案
获奖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上海地铁构建智慧线网运营中心
案例简介:华为城轨云严格参照三级等保要求建设,为C3平台提供全方位的云安全防护,让业主更聚焦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客户资源利用率,高达50%-70%,投资可控。统一运维管理平台,业务部署自动化,设备状态智能分析,简化管理,实现敏捷运营,节省人力成本30%以上。华为城轨云助力上海地铁构建智慧线网运营中心。
远东通信LTE-M综合承载系统
获奖企业: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北京地铁燕房线
案例简介:远东通信参与的北京燕房线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承建了国内首条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的LTE-M综合承载系统。针对传统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存在抗干扰能力差,高速移动性不足,越区切换不平滑,网络易受攻击等问题,为燕房线量身打造LTE-M多业务综合承载解决方案,有效保证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车地通信的可靠性,全方位保证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行车安全。
西安地铁官方APP
获奖企业: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西安地铁全部线路
案例简介:西安地铁作为小码联城落地的第一个轨道交通项目,2017年仅用70天时间完成了云闸机、系统、软件升级,西安地铁APP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全站点扫码支付能力的APP。西安地铁APP上线不过10天用户注册量就已突破百万,日交易量也超过30w。小码联城未来将围绕“西安地铁APP”打造国内第一个“终点站一公里生活圈”示范样本,将地铁和新零售结合。
新科佳都自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云平台技术的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MICS)
获奖企业: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广州地铁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
案例简介:新科佳都自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云平台技术的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MICS)于2017年在广州地铁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上线成功,该平台通过分布式物联网采集技术在云平台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地铁十几个自动化系统的设备的监视、控制,维修维护、应急管理等功能,支持多专业的融合和联动,实现各系统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平台,使得运营管理更加可靠、有效和安全。
海能达专用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获奖企业: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合肥地铁2号线
案例简介:2017年作为合肥城建史上重大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工程,亦是海能达在华东区域首条通车运营的地铁线路,海能达为合肥地铁2号线提供了全套专用无线通信解决方案、设备及交付服务,在未来轨道交通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的海能达,必将通过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升级,构建起“安全有序、高效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
鼎桥Witen城市轨道解决方案
获奖企业: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广州地铁十四号线一期、知识城支线和二十一号线
案例简介:鼎桥通信为2017年施工和交付的广州地铁知识城支线提供的提供基于TD-LTE的宽带多媒体集群语音调度业务及多媒体视频监控、列车状态监控、地铁信息化系统等相关数据业务,助力广州地铁部署智能化、信息化的专用无线系统。
唐智科技走行部在线监测系统
获奖企业: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北京地铁燕房线
案例简介:北京地铁燕房线所有列车装备了唐智科技提供的走行部在线监测系统,为燕房线提供走行部健康监控及主动运维决策服务。该系统已被纳入“全自动运行系统自主创新国家示范工程”,是第一个完全融入车辆调度、综合维修管理及智能管控的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提升了我国自主化全自动驾驶车辆的在线检测、车辆调度和维修水平,促使走行部检测需求成为全自动驾驶车辆的标配关键系统,为我国其他城市建设全自动运行线路时规划智能运维系统提供了有效参考。
城轨列车在途监测预警与网络化维保系统
获奖企业:北京锦鸿希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广州地铁15列运营列车和两条在运营线路
案例简介:城轨列车在途监测预警与网络化维保系统是国际上首套集列车运行安全状态在途检测、诊断、预警、应急与主动运维功能于一体,以传感网、物联网、车载传输网和车地传输网 “四网合一”为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列车系统装备。2017年,该系统已在广州地铁完成了15列运营列车和两条运营线路的规模化应用。该系统的规模产业化应用可使我国城轨交通运营保障,实现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保障及列车全生命周期PHM管理的技术转型,大大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水平、能力保持水平、综合运营效率等级。
科华恒盛电源集中监控系统
获奖企业: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厦门地铁1号线
案例简介:科华恒盛通过在厦门地铁1号线控制中心建设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对全线各站点的电源设备、交流配电屏、高频开关电源、交直流电源以及蓄电池等电源设备进行网管。以整合UPS电源解决方案为基础,建立电源集中监控系统,保证厦门地铁1号线的运营安全、运营效率、以及服务质量,实现列车快速、高密度、有序运行的功能。
佳都数据多通道融合支付平台
获奖企业:广州佳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广州地铁全线网
案例简介:佳都数据承接广州地铁移动支付及金融IC卡改造项目,负责其中ACC系统及金融IC卡读头升级,以及广州地铁多通道融合支付、手机云卡APP开发等,助力广州地铁多元化业务发展,实现全线网支持全支付过闸,佳都数据助力广州地铁全线网的6000多台闸机完成改造,支持使用银联IC卡、地铁云卡、iPhone/华为手机、Apple Watch等方式快速过闸,为乘客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车载乘客信息系统
获奖企业:深圳市三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线路:上海地铁17号线
案例简介:三旺通信主导起草电力、智能交通等行业标准十三项。其中在国内首创推出的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模块成功应用于上海地铁17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的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获得了多项创新认定,并通过国家科技委“行业首创,技术先进,国内领先”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互联互通地铁项目
l  全球首条互联互通地铁在渝开通运营
2017年12月28日,由中国通号提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CBTC信号系统的重庆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重庆地铁5号线由此成为全球首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地铁线路,引领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时代正式到来,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该信号系统可实现列车不降速降级跨线运营至其它线路,并支持其它线路车辆进入本线运行,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联通联运需求,对节约旅客出行时间、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l  全球首条无人驾驶互联互通地铁
5月9日,根据国资委网站消息,中国通号成功中标北京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信号系统项目。该项目是全球首条互联互通无人驾驶地铁,将采用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CBTC系统,在互联互通功能基础上,增加全自动运行和基于行车指挥的综合监控功能,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及通信、信号、等多专业自动化监控及系统联动。
l  广佛两地将规划新建7条地铁互联互通
广州、佛山的地铁系统将以“一张网、一座城、一票通”为目标,实现外围组团30分钟到达广佛中心城区、广佛中心城区内部40分钟互达、全区域组团1小时互达的时空目标。两地将规划新建7条地铁互联互通,其中5条计划2030年前实施。从佛山西站至广州新塘全长63.8公里,只设14站,市民希望能增加站点,通过设快慢线的方式满足人口密集区域的出行需求。
地铁项目多元化融资
成都
目前,成都市地铁建设资金通过“财政资金+项目贷款+多渠道融资”的模式筹集,资金来源为:一是政府拨付财政性资金“轨道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还本付息及运营补贴;二是主要通过项目银团贷款筹集资金;三是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模式,先后通过融资租赁、中期票据、私募债等多渠道融资弥补财政资金阶段性不足。
 
 
深圳
深圳轨道交通建设经历了一元化、二元化和目前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变革。“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可持续发展”成为深圳市积极推进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总投资约105亿元,采用一元投资模式,由政府负责70%投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30%投资资金,主要靠政府直接财政投入。
二期工程总投资约800亿元(不含已BOT形式特别授权港铁公司负责的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基本上采用二元化投资模式,由政府财政负责50%的资本金,其余50%的建设资金由企业采用债券、短融、银行贷款及BT等形式进行融资,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更为多样。
三期工程在全国率先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政府将地铁沿线上盖用地作价出资注入深圳地铁,由地铁集团融资开展地铁建设。
武汉
5月8日,国家发改委就武汉地铁集团关于申请发行2017年绿色债券的请示作出批复,同意发行不超过56.3亿元绿色债券。
工程新技术
l 北京轨道交通建设首次应用膜结构建筑
5月10日,一个长75.5米、宽40米、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大小的膜结构防尘隔离棚,出现在北京地铁17号线香河园站建设工地。这是国内首例膜结构建筑在地铁建设中投入使用。据介绍,北京地铁17号线是一条贯穿中心城南北方向的交通干线,途经昌平区、朝阳区、东城区和通州区,目前七成场地已实现实质性开工,预计2018年年底所有场地都将进场开工。
  
l 轨道交通工程的防水关键技术
轨道交通工程防水设防等级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一级设防,主要为地下车站、行人通道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2.二级设防,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顶部不得滴漏,其他部位不得漏水,总湿渍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
防水关键节点处理方案主要为:一、侧墙施工缝。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清理、剔凿施工缝面处的浮浆、松动石子,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保持表面湿润,并喷涂掺有渗透结晶的防水砂浆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的更好。宜在结构断面中预埋注浆管,且注浆管与先浇筑混凝土基层密贴。在迎水面处剔凿至混凝土密实处,用防水砂浆层层封堵。在迎水面以缝为中心,对称增设涂料防水加强层。二、叠合墙结构防水施工。组要防水难点为防水层难以实现连续密封,故裂缝、空洞等缺陷采用防水砂浆进行修补,墙体幅间接缝采用注浆、嵌填聚合防水砂浆进行防水处理;同时局部做防水加强后再浇筑内衬混凝土;连续墙墙板间连接宜用渗透结晶做加强密封。使达到连续外防、设计合理、整体顺畅、减少垃圾的效果。
l 移动激光扫描在轨道交通隧道结构检测方面的应用
结构损伤与渗漏水调查中发现,目前结构损伤、渗漏水、结构变形的部分内容以人工巡检为主,正尝试利用手持终端、移动监测装备和自动识别技术,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差异,以提高巡检效率、覆盖范围和定量化统计。并且存在以下问题:移动监测自动识别能力欠缺,尚无法达到人工巡检的可靠性和辨识度。利用激光扫描进行改善。激光扫描技术具有可对空间物体进行高分辨率和高精度检测的特点,已在轨道交通隧道建筑空间结构的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激光扫描用于隧道检测,不分静态、动态,它不受光照影响。摄像的检测系统采用轨道移动式扫描效率较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低,并且扫描的数据质量较恒定,点云数据的处理量也较小。
收敛检测是结构变形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以人工观瞄测量为主,以全站仪和测距自动化监测为辅。但同样存在问题,如受布点质量、覆盖范围、费用成本等影响,生产效率瓶颈已难以突破。
提高精密度和可靠性,提升病害自动识别正确率。应用目标为测量精度更高,影像更清晰,实现全覆盖,高频率和自动预警。
l 混凝土“作料”
建筑行业内被誉为“混凝土用鸡精”的聚羧酸减水剂,放入混凝土中,对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工作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建设工程大面积开工,混凝土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混凝土及原料方面却出现许多难题,比如混凝土的含泥量较高、混凝土脱模时间长,这些情况使减水剂在材料及工程中的不适应问题也更为严重。
合肥青年硕士汪志勇开发了具有“快硬早凝”特点的早强型减水剂、保证混凝土含泥量低于10%的抗泥型减水剂、降低混凝土收缩率增加其耐久性的减缩型减水剂。早强型减水剂能让混凝土的凝固时间缩短三四个小时,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加快施工进程,尤其是减缩型减水剂的功能,更是普通减水剂所达不到的。
目前,研发产品已在合安铁路、蒙华铁路、郑徐铁路等多个铁路项目中成功运用。合肥正在建设的地铁四、五号线,也运用了聚羧酸减水剂。
l 预制装配式工法应用于地铁车站建设
5月中旬,“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预制装配式车站结构抗震专项论证”通过抗震专项论证审查,标志着国内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将预制装配式工法应用于地铁车站建设。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推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建造技术的变革,符合国家建筑产业化政策,这也意味着建筑产业化领域或将再添“生力军”
    
    
地下结构采用预制装配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能显著提高结构工程质量。二是能大幅提高现场施工作业效率,缩短工期。三是可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四是对环境影响小。五是节省劳动力。六是能解决寒冷或严寒地区冬季无法施工的问题。
 
 
 
? 长沙绿色地铁建设
长沙地铁五号线一标运用“BIM+VR”技术,加强了施工现场的可视性、具象性和交互性,通过BIM三维建模后模拟施工过程与效果,通过VR虚拟现实实现可视化,可进行360度无死角虚拟感受。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无痕切换,逐步实现实时监控施工过程,更好地管控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同时,通过门禁监控系统、深基坑以及地下工程监控测量管理系统、中铁五局安全隐患排查系统、盾构远程操控系统等,形成“物联网”,再与“手机APP”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绿色地铁施工的智慧管理。
? 合肥地铁首个智慧信息化指挥中心建成,通过3D模型预先进行施工推演
   地铁施工将会出现哪些安全隐患,今后类似问题都可以提前发现。近日,合肥轨道交通工程首个工程建设智慧信息化指挥中心在5号线4标初步建成,其率先实现通过电脑3D模型预先进行施工推演,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打造“智慧轨道工程”。
? 纽约地铁延误情况严重 “罪魁祸首”终于找到
据美国侨报纽约网报道,许多纽约市乘客发现自己每天乘坐的地铁总是晚点。《纽约时报》详细报道了大都会运输署(MTA)有关导致地铁延误增加的两个关键因素。首先,1995年,在威廉斯堡大桥发生撞车事故后,MTA修改了铁路线数百个信号灯以控制列车的速度。报道称,这些改变原本是为了让地铁更安全,但实际上,在有些行驶速度低于限速的情况下,错误的信号会迫使列车频繁刹车。另外,MTA旨在保护轨道工人的规定也是引发地铁延误的原因之一。当工人在一个轨道上进行施工时,其附近铁轨上的“慢行区”会迫使行驶中的地铁时速低于10英里/小时。《纽约时报》报道说,交通运输工会和MTA均认为,这项政策有助于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但却同时增加了地铁延误的现象。“看似微小的变化”却“制造”了地铁频繁的延误情况。
? 新加坡地铁东西线全面试用新信号系统,提升地铁网络可靠度
? 纽约地铁计划未来10年全面升级信号系统,将耗资370亿美元
? 新加坡地铁显示拥挤度 乘客根据颜色选车厢
2018年5月起,新加坡陆交局在滨海市区线的地铁站,试用一套全新的载客量显示系统,乘客可从屏幕显示的“红黄绿”列车标示,知道即将抵达的地铁列车个别车厢的拥挤程度,并移步到乘客较少的车厢。
 
 
专题
“收紧”形势下轨道交通PPP的思考
一、轨道交通脚步放缓,但依然是发展趋势
随着一系列“收紧”政策的出台、包头地铁停工、乌鲁木齐地铁的停工,导致全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休克,轨道交通市场脚步放缓是显而易见的,但发展轨道交通依然是发展趋势。
 
根据发改委批复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额及建设里程,结合在建里程的系统制式结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平均建造成本约6亿元/公里、其中地铁6~8亿元/公里。“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国务院批准修建城市轨道的城市数字将达到50个,预计到2020年,未来五年投资额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5%,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预计达到6000公里。
根据2016年5月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交通基础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计划重点推进103个轨道交通项目,新建轨道交通2000公里以上,总投资额达1.6万亿元。
二、城市轨交—地铁建设为何收紧?
中国地铁的“大跃进”带来的是地方财政风险的进一步加剧。基于地方债务安全考虑,国家要求发改委对全国轨道交通建设情况重新评估,发改委由此慎重对待地方地铁项目规划的审批,全国地铁热降温的深层次原因从宏观背景看是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平稳,2017年以来,特别是2017年下半年,“防风险,提振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为抑制地方债务的增加,强监管文件出台,财政部接连出台了50号文、87号文用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以及政府购买服务,负责地铁建设规划审批的发改委采取审慎的态度抑制地方的地铁投资冲动,规范城市轨道建设投资就不难理解了;从地方财政收入与地铁运营补贴支出预算的匹配度看,站在城市建设民生为本、量力而为的理性立场,二、三线城市地铁投资带来的财政陷阱是被被叫停的直接原因。
 
鉴于此,城市轨道交通要有自身的客观条件(人口、GDP和财政状况等)——“量力而行,有序发展”,选择与城市体量相适应的轨道交通制式,必须强调城轨交通不等同于地铁,还包括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轨道交通“R+TOD+PPP”模式
大规模的投资,单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全部实现的。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是准经营性的公用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既可以由政府来提供,也可以由政府建立某种补偿机制,通过PPP模式市场化运作来提供。PPP模式的引入将降低地方政府短期财政压力。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内绝大部分城市尤其是没有地铁建设运营基础的城市都将PPP模式视为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一种现实选择。
 
PPP最重要的是建立“资金分阶段平衡”的模式,没有投资回收机制就没有PPP。而要降低政府的财政补贴支出,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都处于亏损状态的背景下,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去设计轨道交通中的政府和企业合作的目标和边界。
“R(轨道)+TOD+PPP”轨道交通导向型城市综合开发模式正是为了化解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和运营持续亏损的问题而创立,由于这一模式构建了“以轨道交通提升物业价值、以多元经营回收外溢收益、以人口集聚增加主营收入、以产业集中促进城镇发展、以轨道线路优化空间布局”的运行机制,使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与城市空间、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提升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多元平衡,带来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轨道交通“R+TOD+PPP”模式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去看,从纵向看是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从横向看则是轨道交通以“R+TOD+PPP”模式建设和运营如何与资源环境、城市空间相友好,实现“用更低的成本,有更好的服务”,在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的同时带动城市升级和城市更新改造,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导向的轨道交通“R+TOD+PPP”模式必须从综合开发思维、城市经营思维出发,将传统、单一的交通枢纽功能转化为集交通、商业、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打造“轨道交通TOD综合体”;把轨道交通线路选择、站点及其土地空间的利用,与城市社区的建设、商业与公住的空间布置紧密相连,提高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的耦合性,并进行新型交通模式间的深度整合,进而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与竞争力。同时,物业开发的范围、模式和成本,应根据轨道交通的资本性投入、未来客流量预测、运营养护成本等进行测算、评估,从而合理规划轨道沿线物业发展。在创新机制、协同效应以及将轨道交通作为准公共产品融入市场等方面要借鉴香港地铁的“两个提前介入”,即地铁在规划设计阶段,投资人要提前介入物业开发和营运业务;在规划设计阶段,营运公司要提前介入规划。让轨道交通投资运营商能够真正参与到项目前期的综合策划,协同政府完成一个财政可承受、物有所值的“基于产业的全生命周期运营” PPP综合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能给周边地区带来正外部性,综合开发是将物业升值这一正外部性收益回收最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采取TOD模式是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探索方向,“轨道综合体”正是探索TOD模式的重要形式。要做到TOD综合开发,解决土地和土地出让协调匹配建设时序问题是关键,同时投资人能用先进的经营城市理念对站区周边土地商业进行有效开发,TOD规划的介入时机等问题亦非常关键。
“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的理念在新时代需要有新的内涵。在当前形势下,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选择以人为本、功能复合、集聚开发的“R+TOD”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城轨交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接受,在城轨交通行业新一轮大发展中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做到更快到更好、更健康、更可持续。

责编:杨丽梅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