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论文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指导:迫害与写作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0-09 16:52:12

 一七六二年,卢梭的《爱弥儿》在巴黎被禁。
  启蒙时代,作家被禁堪称家常便饭。孟德斯鸠写《论法的精神》,狄德罗和达朗贝尔编《百科全书》,爱尔维修写《精神论》,谁也没能避开查禁的命运。更不用说伏尔泰,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被禁了。彼时在法兰西境内出版和发行图书必须有国王的正式批文。好些作者只能匿名出版。但为此坐牢的人不在少数,狄德罗和伏尔泰不说,更有赫赫有名的萨德侯爵。
  卢梭因为逃得及时,只是被烧了书。平心而论,遭遇不算最坏。但他心里的"阴影"似乎比谁都深。他在禁书之后的写作总带有被迫害的笔调。随着《忏悔录》的问世,也许还要算上《对话:让-雅克审判卢梭》和《孤独漫步者的遐思》,一个神话俨然成形。在迫害中舍身为真理的写作者卢梭成功地在后世读者的心中烙了印。
  这个神话由卢梭本人一手成就,而《致博蒙书》正是缔造神话的开端。
  卢梭写成并出版这封几千言的长信,历时半年。一七六二年八月二十日,巴黎大主教博蒙就禁书写《主教训谕》,一周后正式发表。九月二十六日,卢梭在莫蒂埃收到样本。十月初开始回信。隔年一月一日,信被寄往阿姆斯特丹书商曼·雷。彼时欧洲的禁书多在荷兰印刷。同年三月,《致博蒙书》问世。即便按今天的学术出版标准看,这也是相当惊人的速度了。
  那年夏天,卢梭经历了"生命中最严峻的时刻"。六月八日半夜,他被从床上叫醒,得知巴黎法院即将逮捕他。第二天,他匆忙逃离蒙莫朗西,在路上与法院的马车擦肩而过。他还没走出法国边境,巴黎法院的台阶前已起了一把火,将《爱弥儿》当众烧了。在伯尔尼的伊弗东,他听说日内瓦待他并不好过巴黎。他的同胞们不只查禁《爱弥儿》,还有《社会契约论》,并且宣布他一回国即刻逮捕。这件事对他的震动,后来要花更长的时间才化解。他不及安顿,伯尔尼政府很快就下了驱逐令,欧洲各地亦纷纷响应。七月十日,他总算才在纳沙泰尔的莫蒂埃觅得一处避难所。
  夏天是残酷的季节,秋天也没有好过些。在流离颠沛中,他苦于偌大的欧洲没有容身之地,来不及想太多。等到渐渐安定下来,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他所遭遇的声讨和制裁同时来自天主教的巴黎和新教的日内瓦,来自宗教界和反宗教的启蒙哲学家圈子,来自政府和教会。多么古怪!这些原本相互敌对的势力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只为了对付他,一个钟表匠的儿子!
  迫害的念头一经产生,纠缠不去。在《致博蒙书》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情感和说理,全以迫害为基调。
  这封长信就像一出戏剧。主角是卢梭本人。他本色扮演了一个不幸受迫害的作家。他的出场自述相当有名,历来为评家争相援引。他哀叹自己被诅咒的命运,自称本不是作家的料,却偏偏当了作家。他早年"在一种幸福的懵懂之中度日,丝毫没想过摆脱这种状态",直到第戎科学院发出那道"可悲"的征文题目改变了他的命运,令他不情愿地入了这个"天生不适合干的行当",从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比较卢梭草稿中的说法,我们不难看到一丝有趣的差别:
  我在年轻时代保持沉默,我没有因为渴望声名而丧失本性。我若生来有几分才华,也不急于展现;我等到自己心智成熟,我的思考令我可以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才华。我在自认为找到运用的方法时才开腔说话……
  最终定稿删去了这一段。显然,无奈入行的作家比冷静出手的作家更接近受迫害者的形象。怀疑卢梭的写作真诚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是不难分辨,在演员卢梭之外,还有导演卢梭,他们对迫害的用意有所不同。
  主角讲罢自己的遭遇,配角登场了。巴黎大主教博蒙是这出戏的第二号人物。他是封杀卢梭的人,迫害的化身。卢梭通过援引《主教训谕》与他展开对话。整个对话内容不外是反驳对方和自我申辩。在开篇题词中,卢梭自比奥古斯丁,而把博蒙比作迦太基的论辩对手帕桑提乌斯(Pascentius)。后者和博蒙一样出身显赫,却是个阿里乌斯派信徒,据说论辩不守规矩,过后还自诩胜了奥古斯丁。把堂堂巴黎大主教比作异端分子,卢梭的语气很不客气。但这还只是隐喻。我们看看他一开场就说了什么:
  大人,为什么我有些话非得对您说呢?我们能有什么共同语言,我们如何能听懂彼此的话,您与我又有何干呢?
  但我不得不回应您:您本人迫使我这么做。您若只抨击我的书,我会随您说去,但您还抨击我的人身;而且,您在人群中的威望越强大,我越不能在您试图破坏我名誉时姑息沉默。(Jean-Jacques Rousseau, OEuvres Complétes, Paris:Bibliothéque de la Pléiade,1959-1964,p.927。中文由本文作者翻译,下引此书只标页码)
  多么骄傲的口吻!卢梭不指望说服博蒙,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自称基督徒,却公开否认原罪说、创世说,质疑启示宗教和神迹,反对教会权威,在任何教会领袖的眼里,只能是亵渎宗教,只能是势不两立。演员卢梭尚在竭力申辩,导演卢梭早已心知肚明。
  但对话要照常进行。卢梭首先重申他的思想的"根本原理",也是他的全部著述的出发点。人生来是善的,原罪并不存在。《论不平等》建立了某种人类的历史,在这里被简明归纳成人类的三种状态:自然状态的生活没有社会性,不存在善恶区分;随着家庭形成,人类相互发生关系,利益开始交叉,有了良知和道德,也就有了罪恶,但在初生的社会,利益冲突少于交流认知,人还是好的;最后是文明社会的生成,利益冲突激化,道德败坏,良知沦丧,人们彼此欺骗,相互为敌。简言之,"人生而善好,人群却变坏了"(937页)。卢梭声明,"我在书中致力于探寻怎么办才能阻止人类变成这个样子",按我们今天的理解,卢梭的著述因而属于政治哲学范畴。但博蒙看来没有明白这一点。巴黎只查禁《爱弥儿》,据说《社会契约论》太艰深,在首都鲜为人知,《主教训谕》也只着重指出亵渎宗教和败坏青年教育这两项罪状--与雅典城邦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何其相似,不是偶然。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